近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发布了《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稻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品种及第五次初审通过部分小麦品种的公示》,我校选育的吉农大616、吉农大2061和吉农大667顺利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值得一提的是,吉林省共有三个水稻品种通过本次国家审定,而我校包揽了全部。
吉农大616,全生育期146.0天,株高113.2厘米,亩有效穗数25.4万穗,千粒重24.9克,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5.3%,抗性好、米质优、适应性广,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、吉林省中熟稻区、辽宁省东北部、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。
吉农大667,全生育期145.1天,株高107.0厘米,亩有效穗数24.9万穗,千粒重24.0克,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8.5%,抗性好、米质优、适应性广,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、吉林省中熟稻区、辽宁省东北部、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。
吉农大2061,全生育期147.6天,株高93.4厘米,亩有效穗数26.0万穗,千粒重23.5克,整精米率73.0%,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8.5%,米质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(NY/T 593-2013)标准一级。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、吉林省早熟稻区、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地区种植。
在水稻新品种推广和技术服务方面我校成绩依然显著,在永吉县万昌镇、前郭红旗农场、舒兰市法特农场、双辽市柳条乡等建立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区8个,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,增产稻谷3亿公斤,增加社会效益9.2亿元。我校积极鼓励专家服务农业农村,打通科技进村入户“最后一公里”,水稻育种团队在线下义务开展水稻配套集成栽培技术培训50余场次,累计培训稻农10000人次以上,推动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生根、开花、结果。
目前我校收集、创制水稻种质资源17000余份,其中优质高产资源1400余份,优质食味资源1200余份,香稻资源600余份,抗寒、抗旱、抗盐碱、抗除草剂等资源3400余份,通过改良已经获得核心种质资源700余份,以此为基础,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为目标,进一步创新水稻育种技术,把水稻品种的“丰产性、优质性、抗性、广适应性”综合在更高水平上,为吉林省稻米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,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、更稳、更踏实。